本次故事的主人公是中黄外国语实验学校603班的李泽睿,现任小学部学生会体育部部长,是老师眼中的“小红人”,也是同学心中的“精神领袖”。
在学校,他可以在课堂上对初中才接触到的知识侃侃而谈,在家里,他可以向父母科普成人都不甚清楚的科学知识。
(资料图)
但时光回溯到四年前,他还是一个在公立学校中受挫,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的普通学生。短短三年时间,发生如此巨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泽睿的故事。
李泽睿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为学校发声
泽睿面对镜头的从容和自信,不禁让人感叹,他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吖。对此,泽睿却早已习以为常,他说:“我五年级的时候参与录制过学校的宣传片,我很乐意把我的经历和故事跟大家分享。”
李泽睿参与拍摄校园宣传片
入学时,泽睿还是一个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和关照的孩子,而现在,老师们对这个看着略显腼腆,一开口却无比阳光自信的同学称赞有加。
在学校的一次小初衔接科学课上,中学部的老师第一次到泽睿班级授课,就被这位“科学小天才”吸引住了,甚至到后面,老师要对泽睿说,把举手发言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我们也来看看泽睿在课堂上的表现吧。
李泽睿在小初衔接课上表现抢眼
采访过后,编辑老师问泽睿为什么想要做一名军人,泽睿说:“我是在新疆出生的,我的外公当初是援疆建设入了疆,这种奉献和开拓的精神影响了我们全家人,我的优势就是从小就接受了优秀的教育,我要把我们家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
说这些的时候,他眼里泛着光,但接着问起泽睿转学的事情,他却突然显得有点羞涩了,在随后与泽睿妈妈的谈话中,我们获知了答案,但这个答案却让我们陷入了沉思。
泽睿妈妈讲述孩子的成长故事
“第一名是班长,第二名是学习委员……”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在我们脑海中久久回荡,挥之不去,要知道,这可是一所让家长们趋之若鹜的知名公立学校,但是,这样子的教育理念,会埋没掉多少孩子的天性呢?
四年如一日谆谆教导
班主任刘淑娟老师
揭秘泽睿成长背后的故事
记:刘老师您好,您还记得李泽睿同学最初来到学校时候的情况吗?
刘老师:
当然,我印象很深,泽睿来校之前,我是通过一张“军装照”认识了他,这是我让家长提交插班生欢迎会时的照片,小小身板却挺拔如松,举起钢枪也有模有样。
但来到学校后,我发现泽睿比较内敛羞涩,做事小心翼翼,不敢太多展露自己的内心,他当时是住宿在学校,生活环境也是完全陌生的,需要三年级孩子很强的自立能力,加上之前在公立学校孩子对英语学习方式比较传统,基础较弱,初来乍到双语教学的国际化学校,对泽睿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记:那针对这种情况,您和老师们做了怎样的努力,或者说,对泽睿提供了哪些个性化的帮助呢?
刘老师:
一进学校,我们就对泽睿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性格、能力测评,发现他的思维非常活跃,于是我们就充分利于起学科探究课和兴趣拓展课的高主动性和趣味性,提供给泽睿学习的方法和脚手架,一步步引导他去使用一些思维工具、探究模式,用了差不多一个学期的时间,泽睿就差不多融入了课堂。
针对英语学习方面,我们给他推荐了一些适合他阅读的英文绘本,每天坚持阅读,培养成习惯,在过程中激发了泽睿的英语学习兴趣,迅速积累起基础词汇,同时我们的外教团队也专门为泽睿制定了场景化口语练习任务,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就发现泽睿对口语练习的兴趣也提升了,经常课后自己还在加练。
这期间,我每个月都会跟各科任老师根据泽睿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对他的学习任务进行调整,在差异化学习中让孩子自己掌握主动权和选择权,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充分调动起了泽睿的学习动力。
记:那您觉得,泽睿现在跟入学时变化大吗?您怎样评价现在的泽睿?
刘老师:
泽睿的变化非常大,他已经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代表。泽睿是学部的体育部部长、领操员,他总是第一个学会新课间操的同学,在运动会上,他也能带领班级取得优异成绩,在同学心目中,他已经是一个耀眼的“意见领袖”了。
在学习上,泽睿也变得非常积极主动,他已经懂得主动去“挖掘”每个老师的专长,刨根问底,快速增加他自己知识的积累,在本来是他弱势的英语学科上,泽睿的进步更是显著,甚至几乎以满分通过了剑桥英语KET考试,这个是让老师们都觉得欣喜的。
记:您觉得三年的中黄生活,对泽睿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刘老师:
一个是世界观,像泽睿自己说的,我们的UOI探究课上,同学们会通过不同主题的探究了解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未来职业、自己的祖国,孩子通过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探究,变得更有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一个是方法论,探究式学习会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思考技能、研究技能和沟通技能,为孩子踏入更高学习阶段做足了准备;在学习方法上,孩子已经掌握了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知道学什么,更知道如何学,所以我对泽睿非常有信心,相信泽睿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