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果创生一条产业链_天天新消息

2023-07-05 08:57:58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7月5日04版

① 2023年4月18日—19日,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推进会在中山市召开,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张桂芝博士团队、柳滢春教授团队组织师生到现场参加乡村振兴职教成果展活动

② 张桂芝博士(左)在火龙果种植基地进行种植技术指导。

③ 5月16日,2023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广东省职业教育成果展在中山市举行。图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直播带货师生团队在活动现场进行线上销售。


(相关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和新方向,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升级“院园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思路,以产业链思维组建专业群和教师创新团队,依托“双杠”制度(兼职教师政府津贴与专任教师“深海探珠”)优势实施产教互促行动,面向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实施成果转化和工艺革新,激励教师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技术长在泥土里”,打通创新到产业“最后一公里”,有效反哺职业教育专业(群)发展、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开发与“双创”教育,探索了“产业链对接岗位链”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深度互联、产教关系自行调节的职教生态系统。

6月的中山,骄阳似火。在广东省中山市万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农场里,头戴草帽、脖子挂着毛巾擦汗的总经理单万里在这个周末又迎来一批开展亲子活动的客人。

在这个占地150亩的国家生态农场,整齐有序地种植着拥有中国绿色食品认证的红心火龙果,现场销售冻干火龙果肉脆片、火龙果鲜花饼、火龙果植株天然洗护用品等绿色产品,经常还有来自企业、学校等不同类型团体前来开展农业文化体验活动……当下忙碌的情景,对于三年前在同一地方望着一筐筐火龙果残次品发呆的单万里来说,简直不敢想象。

困境与对策

红心火龙果是广东省特色水果,传统方式种植出来的火龙果,很多时候存在“有量没有质”、品相不好、产品滞销、价格较低等常见的农产品种植和销售问题。“种植一批火龙果,果实参差不齐,坐果率低,特别是遇上不好的天气,总会有相当部分样子不好或甜度不够,这些火龙果拿到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卖不上价钱,而且还会影响销售商对我们质量的信任。一年赚,一年赔,一年平,三年一循环。”单万里曾经也陷入传统农产品种植常见的“困境”——靠天吃饭、品控不稳、价格波动……

机缘巧合之下,中山市农业科技特派员、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张桂芝博士,对口服务万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了解企业迫切需求后,张桂芝决定打破传统技术帮扶模式,以全产业链思维,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联动融合,从“火龙果标准化种植”“产品深加工”“快速市场导入”三个方向组建教师技术攻关团队,帮助火龙果种植户走出困境,实现传统农业的创新与突围。

“深加工”“全利用”“高值化”是张桂芝带领的技术攻关团队经过头脑风暴后迸发出来的三个关键词。“农产品质量不高卖不上价钱,残次品造成浪费,根源在于种植水平较低。”张桂芝团队多次到种植基地考察并开展市场调研,发现个头大、品相好、甜度高的红心火龙果,其实一直很受市场欢迎,销售价格也不低,而且高值化全利用深加工的火龙果产品市场几乎空白。

因此,张桂芝师生团队结合农场的设施条件,瞄准“标准化种植”和“高值化加工”两个方向,希望通过科技赋能为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带来一场“火龙果革命”。

扎根“农业一产”绿色种植“红果一号”

农场位于港口镇中南村大南岛,这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1℃—2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3.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48.3毫米,光照和水资源充足。“这些都是种植火龙果的有利条件。”张桂芝说,“尤其是在农场20公里内没有明显工矿企业污染源,土壤pH值在5.5—7.5之间,透气性良好,有机质丰富,地势平缓,整体环境非常适合种植火龙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种植过程中改善设施条件,强化环境调控和田间管理。”

张桂芝带着学生走进种植基地,观察并描画出岛上河流自然潮汐动态,根据这些动态变化,自主研发了火龙果栽培的特殊类型支架和多功能伞形棚,并科学规划水路网,建设一个自动水流灌溉标准种植区,以农业生产标准方式、生态科技、绿色食品认证标准管理红心火龙果的种植全过程,创新性地改进了火龙果的种植方式,并在整个农场逐渐形成绿色种植生态循环系统。

经过一系列的种植技术升级改造,农场种植的红心火龙果质量明显提升,个头大、卖相好、甜度高的“优质果”占比大大增加而且产能比较稳定。在张桂芝的建议和指导下,万华农业又为农场种植的火龙果申报并成功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出境水果果园登记证书、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等一系列品质认证。

被植入“绿色”“健康”“安全”的优质“基因”后,原本种植质量和销售价格都不稳定的火龙果,已变成有颜值、有标准的“红果一号”。目前,农场以生态科技、绿色食品等标准化管理方式种植红心火龙果6万余株,同时带动村里农民参加种植并学习先进的科学种植方法,积极参与本土绿色食品认证、优质安全的火龙果市场推广,先后被评为广东七家之一、中山仅有的“国家农场”及“广东省级家庭农场”“中山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走出了农业种植的绿色健康发展新路子。

打造“农业2.0”深度研发“明星产品”

“职业教育在科技服务方面,其实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张桂芝说,“我们所解决的技术难题不一定是高大上的,但往往可能是某个环节的痛点或痒点,需要从细处着眼、着手,‘小切口’也许就能挖出大效能。”

“红果一号”的成功推出,确实解决了种植品质和价格不稳的问题。但种植业作为农业第一产业,这种“农业1.0”发展模式与其他产业相比,为农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依旧偏低。“火龙果多为鲜食,随着越来越多农民种植火龙果,果实质量和价格虽然有所提高,但收获的旺季容易出现滞销,而且果实不耐贮藏,丰收却果贱伤农。”张桂芝说,“另外,火龙果在生长中,农民不断修剪分枝以及疏花等措施,会产生大量废弃的花和茎,既造成浪费而且还会产生大量垃圾。”

“深加工”“增效益”成为张桂芝师生团队思考的新方向。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建有“中山市优势农产品深加工(火炬职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岭南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张桂芝利用学校这些研发平台和科研人才优势,将火龙果的果实、果皮、花朵、根茎等带进实验室,与学生一起开展“火龙果全值化开发与利用”科研项目,运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火龙果进行高值化全利用并进行精深加工,积极探索和打造传统农产品研发的“农业2.0”升级版。

张桂芝团队将研发重点瞄准红心火龙果果肉。“我们比较了火龙果果肉热加工与冷加工工艺,发现热加工工艺对果肉风味物质、花青苷色素保存不理想、货架期短,经过反复交叉实验,最终选择采用真空冻干技术。”

“5%,这是冻干果蔬含水量的‘金标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真空冻干与口感、营养、成本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值。”为摸索火龙果果肉冻干工艺条件,张桂芝师生团队最终摸索出“阶段真空、程序控温”,将火龙果果肉的水分速冻成冰,保持果肉细胞组织完整性,然后提高真空度,升温至20℃—30℃,让果肉脱水干燥。脱水后的果肉细胞壁骨架完整、芳香化合物保留90%以上,花青苷色素也不会被细胞生物酶降解。“由于果肉是在低温和贫氧条件下干燥的,果肉组织松脆、营养物质几乎没有流失,真正做到了色、香、味俱全,保质期可以延长至一年。”张桂芝说。

这款火龙果冻干研发出来后,种植基地的农民和学校师生试吃后一致给予好评。公司总经理单万里马上联系了一家专门做食品冻干的工厂进行加工生产,火龙果冻干正式投产。为了做好这款深加工产品的后续销售工作,张桂芝又联系了学校包装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和财经商贸学院直播带货师生团队,分别帮忙跟进产品铝箔外包装设计和线上营销策略。最终顺利将这款产品推向市场,成为公司强力主打的“明星产品”。

“一包小小的火龙果冻干只需要半个火龙果果肉,在市场上却能卖8元,远远超出一整个饱满果实的价钱。”单万里在经历了科技赋能种植提升果品质量的好处后,在火龙果全值开发深加工的“农业2.0”升级版中再次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他邀请张桂芝师生团队继续参与农场其他产品的研发,希望能研发出更多健康安全的绿色农产品推向市场销售。“传统农业要发展,不能看天认命,要依靠科学技术,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向。”

升级“农业3.0”全力构筑“全产业链”

在张桂芝团队的带领下,学生们在火龙果种植基地“农业2.0”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挖农业产业链上“效益点”,又提出了推进农场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3.0”模式,不仅开通社区团购小程序和开展线上直播带货销售,还开发单位团建、学生农作、家庭亲子等系列活动,让科技帮助传统种植业衍生出农产品全值开发深加工,让创新推动农业与健康生活、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相融合,推动了农业一二三产全链条开发利用,充分实现农业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科教融汇赋能“土特产”田间地头深挖“效益点”

2023年4月,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推进会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企业、中山市万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单万里受邀出席并发言,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主线,分享了企业借力学校博士教授的技术研发团队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实现科技赋能农产品、新模式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让与会领导嘉宾印象深刻并获得高度评价。

乡村振兴不会辜负科教融汇的“好点子”和“有心人”。近年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高级人才团队优势,倡导和鼓励博士教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企业、问需于农民,认真琢磨“土特产”三个字,即“土——坚持基于中山一方水土”“特——突出中山农业产品特色”“产——形成农业发展全链产业”,以技术链思维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以服务链思维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产业链思维创新乡村振兴模式,逐步实现了一产种植养殖技术指导、二产农产品深加工研发、三产特色农业新型发展的全产业链增值、全价值链提升。

“全值化”“多元化”成为张桂芝师生团队研发的新重点。根据整株火龙果不同部位的特性,团队采用有益菌发酵技术将火龙果果肉及果皮发酵成酵素饮料,将火龙果花加工成花干及鲜花饼等特色焙烤食品,将火龙果植株的茎制备成天然洗护用品……这些创新性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火龙果整体利用率,提升火龙果产品的附加值,更打开了张桂芝对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产业链对接岗位链”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张桂芝团队将“红心火龙果深加工全利用的全产业链研发”作为真实案例分别写入了“食品加工技术”“包装策划”“直播带货”等课程中,作为真实项目分别由团队成员教师带领不同专业学生基于完整产业链构筑“课程链”和项目制教学“链”。同时,产业链的每一个开发环节,又以工作任务形式导入到学生的实训教学与毕业设计中,开发了“火龙果饮品开发”“食品天然色素利用”“速食食品包装设计”“农产品直播”等实训教学项目,有效带动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安全包装、电子商务等专业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张桂芝说,“科教融汇是我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方向。”带着学生来到田间地头,从研讨式的交流探讨,到动手画图思考、做实验做测试,再到将研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特殊种植棚架、火龙果冻干成品,张桂芝发现,学生参与其中的一个又一个“小研发”项目,其实正是科教融汇的缩影。

“一方面,教师在真实的科技研发或技术支援中能提升实践能力,更能发现和做出一些新的技术改革,可以将其带进教学中。”张桂芝说,“另一方面,学生参与这些科研项目,本身就是一个科研学习的过程,用真实的案例将科技创新融入到自我思考和探索中,有利于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度体验,培养了科研素养和兴趣,同时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通过科技服务地方特色农业而共同谱写的科教融汇“田间故事”,不仅有“一枚果创生一条链”,还有“一条鱼富了一条村”“一朵菌脱贫一村人”,让科教融汇的“土”味越来越“香”,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不断贡献科教融汇新力量。

(樊向前钟嘉妍朱俊)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