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同文教育杂志》第四期
在空间的细节里,看见“更中国,更世界”《荀子·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作为一种无声的形塑和教育工具,环境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影响,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人受益终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一所学校而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校园学习环境的创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那么,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创新型民办教育学校,华外在校园公共空间的创设中又有哪些特色呢?
△学校中庭长旗上,写着华外“融汇中外、卓尔不群”的校训
01校园环创,一场润物无声的教育环境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当学生和家长走进华外校园,即使还未了解学校的课程或师资,也能够从学校的空间布局、文化布置、学生精神面貌等方面感受到华外与传统学校的不同。
△华外同文书院里,陈列着孙穗芳女士(孙中山先生孙女)的题字
即华外的办学特色——“更中国更世界”
△华外校园咖啡厅,用世界名校的校徽旗帜做装饰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在华外变得真实可感。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处细节,皆经过用心考量和打造,学校“更中国,更世界”的办学特色从中淋漓尽致地展现。
△华鲤堂教学楼的冰裂纹“寒窗”
在学校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华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化教育有机结合,把古人书房冰裂纹理的窗户复刻到“华鲤堂”教学楼,时刻提醒着学子们在求学之路上应自我勉励、努力奋进。不同国家的国旗、世界名校的校徽,随处可见的国际元素,彰显着华外国际化的定位,在中西文化的融汇和浸润下,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学生。
02灵动空间,丰富教学内涵最好的环境,能够真正适应于现代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更加开放、多样化,要求我们的教学环境不仅要有教育内涵、包含教育信息,还要充满各种刺激,能够促进交互性体验和建构性学习。
△华外IHP国际高中课室外的阅览集会区角
△“华鲤堂”教学楼内,每一层都设置有交流活动区角
华外主张开放式、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积极与环境互动,从而去主动学习、自我构建。以共享活动空间为核心、多功能复合场景设计的布局,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和灵活。
△华外创新融合部I-EP小学课室内的活动区
宽阔的中庭广场、秀丽剧院,舒适的图书阅览空间、主题活动区角,形成具有层次感和趣味性的分享、展览、休憩与集会空间,增强班级或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出自由、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也充分体现了华外与国际接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理念。
03文化环境,塑造内在气质校园环创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美与和谐、正向的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给予学生们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意识,还能带来愉悦的体验。
△华外CEP小学学生们的美术作品展示
△华外CEP小学学科作业作品展示
△华外CEP中学选修课主题探究成果展
△华外创新融合部MYP中学主题探究成果展示
在华外,每一位学生都是校园环创的参与者。学校的大厅中、走廊里、墙壁上呈现着学校的理念与使命,展示着学生的活动和风采,无论是学生的艺术作品、手工模型、学科作业,还是孩子们的成长足迹、班级的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成果,都会成为学校文化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外CEP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会和老师一起进行环境创设,通过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在主题创作中激发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学校向阳的走廊置物架上,有孩子们自己种下的小盆栽,这些自然角时常能吸引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去发现和探索生命成长的规律,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立自信,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华外CEP小学孩子们自己照顾的小盆栽
学校教育塑造了孩子们的精神气质,孩子们的成长和共创也塑造了学校的文化特色,两者相辅相成。通过校园环创、班级环创,孩子们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意识更为强烈,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呈现出更加热情阳光、创新活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更中国更世界”不只是一句口号,也在华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在中西融汇、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中,在无声的文化熏陶和浸润下,日积月累形成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们能够更积极地进行自我规划,更好地适应未来。
文 | 赵珍露
图 |华外
编辑 |吴小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