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用了这5条“摆烂建议”,孩子开始努力写作业了……

2022-12-29 09:58:19 来源:教育快播网

01

临近期末,很多家长都铆足了劲,希望孩子能再努力冲刺一把,考出理想的成绩。


【资料图】

也因此,众多家庭纷纷上演了“鸡飞狗跳”的“作业大战”。

而这个来自宁波的爸爸,就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气到摔倒导致尾椎骨端断裂!

孩子刚上一年级,爸爸辅导作业,一连讲了十几遍,都没听懂,然后,急火攻心的爸爸被气晕了,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送到医院被诊断为尾椎骨断裂,在医院治疗观察了一个星期后,方回家休养。

新闻的下面,有一个小调查:你给孩子辅导作业生气过吗?

最终,有77%的家长都表示曾经被孩子气到过。

有网友直接调侃道:快放假了,先囤点速效救心丸吧。

在一片焦虑中,也有部分家长选择了“摆烂”。

在别的家庭纷争不断的时候,他们却能够坦然面对现实,和孩子一起读书锻炼娱乐,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令人好不羡慕。

摆烂的意义,远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不思进取、自我放弃,它更多的是一种平衡,一种智慧。

当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恰当使用“摆烂心态”时,我们会发现,从前那些一直困扰我们的烦恼,都会消失不见。

学会这五条“摆烂建议”,我们会变得更加地放松,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趋向亲密。

02

接纳不足:或许我们真的不完美

成为优秀的家长,养育优秀的孩子,是每个人的愿望。

因此,我们开始用力逼孩子学习,逼他们读书,逼他们放弃兴趣,逼他们努力向上。

在“完美主义”的目标之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身心俱疲。

但其实,逼迫孩子,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其结果,往往与我们所愿背道而驰。

教育家陶行知在武汉大学演讲时候,用一只大公鸡生动诠释“逼迫”的危害。

他把米放在桌子上,按下公鸡的头,可是,公鸡不吃。他又掰开公鸡的嘴,把米放进公鸡的嘴里。

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最后,陶先生轻轻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子上,公鸡就开始吃起米来。

他说: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接纳不足,面对平凡,不是一种躺平,而是一种教育的大智慧,是经历过迷茫和痛苦之后的释然。

作家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身为家长,当我们放下完美的执念,接纳我们的不完美和不优秀的时候,我们才能释放出内心的焦虑,成为孩子成长路上那个轻松的乐观的伙伴。

03

拒绝比较: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很多时候,我们心里默念着“我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心里却不自觉地在和身边的孩子做比较。

而比较则带来了很多焦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自己的孩子却……

其实,我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些被比较的孩子,也很受伤。

综艺节目《超级育儿师》中,有一位叫柏辰的男孩,每天的作业都是一场母子之间的“战火硝烟”。

妈妈嫌他写作业太磨蹭,就每过半个小时去看看他,如果发现字写得不好,二话不说,直接擦掉,还不住地骂他:写的根本就不是字!

“你自己写作业什么状态,你不知道吗?谁家的孩子和你一个样!”

永远达不到妈妈的要求,这让柏辰非常崩溃,他经常大哭,还对着妈妈大吼。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经常比较的家长,总是会陷入“越比较-越焦虑-越用力”的恶性循环中,从而伤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家长给予孩子的正面鼓励,才能真正地带给孩子力量与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与其去比较,不如去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身为家长,当我们从内心放下比较,不再重视他人的评价,我们才能将全部的一切放在孩子身上,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伯乐。

04

放下架子: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很多家长常会抱怨,随着孩子的长大,和他们的关系渐行渐远。

而孩子则抱怨家长不懂他们,不尊重他们,不理解他们。

矛盾的根源,还是在于我们自恃着家长的身份,碍着脸上的“面子”,端着心里的“架子”。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提出了一个理论:沟通分析理论,他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双方的心理预期不同。

孩子站在成人自我状态,渴望和家长们进行平等的交流,而家长们却站在父母自我状态,渴望给孩子答疑解惑。

想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我们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相处,走进孩子的内心。

李开复在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困惑:遍览群书的他竟然读不懂女儿青春的这本书。

后来,他改变了做法,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放下架子,像朋友一样和孩子疯玩。

为了拉近和女儿的关系,他学着年轻人的样子,使用网络上的流行语,说着奇奇怪怪的话,却让女儿觉得爸爸很可爱。

他也因此收获了女儿无条件的尊重,无论在外面遇到了什么事情,无论心里有什么困惑,她都会告诉父亲,而李开复也借此教会女儿要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身为家长,当我们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引导孩子前行的时候,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而当我们放下架子,和他们打成一片的时候,我们则是他们最真诚的朋友。

05

学会留白:给自己一份自由的时光

要问养孩子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家长们一定会说:累!太累!实在累!

的确,抚养孩子长大非常辛苦,7*24小时在线,全年无休,在无暇喘息的忙碌中,我们渐渐迷失了自己,我们很少注意到自己,更没有时间提升自己。

那么,这样的自我牺牲式育儿带来的是什么?

美国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大师写过一首诗:

·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

·若我没有符合你的期望,

·我从你那里拿来的,便不再是营养而是毒药;

·它制造了内疚、怨恨,甚至仇恨。

其实,在孩子眼中,好的妈妈一定是衣着精致、面带笑容、快乐而有趣的。

因此,我们不妨停下我们奔忙的脚步,给自己保有一份空间,要知道,我们在成为妈妈之前,我们首先是我们自己。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父母的自我牺牲感?

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曾经的她,和很多妈妈一样,每天下班后,忙孩子,忙家务,累的半死。

后来,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她接触了插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

她每周会给自己留一个单独的时间,静心地练习插花,或者就干脆坐在花盆前,喝杯茶,安静一会。

现在的她,整个人都变了,从内而外地散发着满足与开心。

身为家长,当我们能给自己一份留白,在繁忙的育儿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回归到那个爱生活、爱自己、也爱家庭的好妈妈。

06

减少内向归因:不要将问题归因在自己

朋友小安是一位非常负责,也非常焦虑的妈妈。

对孩子,她是一万个上心,大到安全健康,小到衣食起居,全都亲历亲为,就怕有一点点没做好,让孩子受委屈。

每次孩子有了状况,她总是很自责,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那一天,老公出差,忙完所有的事情,已经是深夜了,疲惫不堪的她都没来得及洗漱,倒头就睡。

没想到,半夜,孩子掉下了床,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下惊醒了她,她抱着孩子,不停地安慰,不停地愧疚,也不停地哭泣。

她就这样被焦虑裹挟着,时刻不安。

直到后来,她周围的很多妈妈们安慰她说:孩子磕磕碰碰的很正常,没必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到自己身上,爸爸也有责任啊。

一句话点醒了她。

她开始学会“摆烂”,有了问题了,喊老公来帮忙,孩子磕到了、孩子哭闹了、孩子生病了,“这很正常”,她常常会这么对自己说。

这种“减少内向归因”的“摆烂心态”,让她与焦虑解绑,她不再所有的问题都归在自己身上,她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

也因此,她开始享受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而老公,也因为承担了更多的育儿责任而开始理解她。

身为家长,当我们能够放平心态,接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才能与自己和解,我们也才会真正地放下焦虑。

有人说,摆烂,其实是另外一种内卷。

的确,良好的“摆烂心态”,既不是撒手不管,也不是紧抓不放,而是降低期望,拒绝比较,将自己和孩子都回归于最真实的状态,能够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在网上看到了一句话,很受触动:当我们对事物的享受,大于对事物的目标时,真正的热爱也会渐渐流动出来。

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珍惜他们逐渐长大的过程,我们才能剥离掉所有的坏情绪,做一个纯粹的、快乐的家长,享受轻松的、美好的亲子时光。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作者:夏小雨(jiangqin7722),一个热爱生活的资深财务女,此生唯两大理想,一支笔,一束光。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