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投身科研 嘉兴大学团队研发磁流变

2025-10-16 14:58:30 来源:鲁网


【资料图】

上肢康复机器人让康复训练更“柔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脑卒中患者康复需求日益突出,一场由青年科研力量引领的技术革新正在康复医疗领域悄然展开。近日,由嘉兴大学欧阳青老师指导,机械电子与智能装备实验室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磁流变上肢康复机器人”项目取得关键突破,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跨越,为康复医学注入了崭新的青春活力。

一、技术攻坚:突破“柔顺训练”瓶颈

“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康复,最忌讳‘硬拉扯’。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人像康复师的手一样,能够随肌力变化而灵活调节。”实验室负责人徐林平道出了研发的核心方向。项目启动以来,团队聚焦于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在实验室展开了为期四个月的集中攻关。

机械设计组不断优化柔顺关节结构,通过超过20次3D打印迭代,解决了装置运动卡顿问题;智能控制组编写动态力控算法,在仿真系统中模拟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场景,实现“力随肌变”的精准控制;材料测试组比对十余种磁流变液配方,最终选定稳定性与控阻精度俱佳的最优配比。当初代样机成功实现“自适应柔顺训练”时,实验室内的欢呼,成为团队阶段性胜利的最好见证。

二、临床研学:从真实需求出发优化设计

“实验室参数再完美,也比不上临床中患者的真实感受。”据了解,该项目的一大亮点,是打破了高校科研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壁垒。团队走进嘉兴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开展实地学习与试验。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成员们全程参与患者训练,记录不同肌力患者的动作幅度,观察他们对装置操作的适应情况,并协助整理康复评估数据。

64岁的陈爷爷试用原型机后反馈:“训练时胳膊不疼,但手握起来不太舒服,不够贴合。”这个细节促使团队迅速优化手柄设计,提升握持舒适度。针对医生提出的“需记录训练时长与次数”需求,团队又在装置中增加了康复计划设定模块。此次医院之行,团队共收集到30多条改进建议,不仅让设备更贴近临床实际,也让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研必须服务于人”的理念。

目前,经过多轮优化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已具备“个性化训练方案制定”“智能人机交互”等多项功能。团队成员在科研实战中,不仅提升了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更形成了“从需求出发”的研发思维。未来,团队将继续完善技术细节,推动设备早日投入临床应用,以青春智慧为康复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赵家豪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