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校教师,近年来,很难不感受到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在一些重点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远超本科生。2000年,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突破10万,2021年超过100万,是2000年招生人数的10倍。与之相对应的是报考人数也逐年攀升,2022年达到457万人,比上一年猛增80万。
不过,研究生报考人数与招生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导师还是用人单位,都在抱怨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学历贬值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一些研究生也在吐槽导师水平太低或者是不负责任,指责部分导师把他们当廉价劳动力。
(资料图)
问题来了,既然研究生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读研究生?什么样的研究生教育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就业压力的增大助推了读研热,这种压力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看,有人觉得自己本科毕业后,心智尚未成熟,担心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从客观方面看,社会能够提供的符合大学毕业生心理预期的工作岗位少了,于是,出现了“逃避式读研”。
依据媒体调查,确实有相当部分大学生为逃避进入社会而选择读研,比如,有人想再玩几年,有人担心本科学历太低缺乏就业竞争力,有人为了改换学校出身,有人则是因为对本科专业不满意,想通过读研变动一下专业。
为了符合主流期待而读研的人也不少,许多人并不明白读研的意义是什么,但老师、家长都说应该读研,同学们大都选择读研,自己不读研似乎就是不上进,显得很另类。这类读研也是一种逃避,因为这是一种迎合他人的心理,没有遵从内心真实的想法,没有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不知道毕业后能够做什么而选择读研的也大有人在。当前,许多专业的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面对就业,一些大学生茫然失措。在快节奏与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取向下,形成了许多所谓成功的范式,读研也被包装成一条洒满金光的希望之路。
当读研的动机不纯粹,懈怠懒惰、消极应付就会成为常态,研究生培养质量就得不到保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本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要贴近社会需求,专业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定期下沉到一线岗位,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意见与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帮助他们作好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分类、分型培养学生。要让大学生明白,读研是为了自我成长与完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不能盲目跟风。
在研究生推免过程中,要把真正喜欢学术或者有明确职业需要的学生甄别出来。有时,成绩好可能只是假象。比如,某专业有6个平行班级,推免名额12人,学院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名,结果发现高分学生都集中到一两个班级。问题出在哪里?因为同样一门课程,平行班级可能有两三个老师授课,阅卷时松紧尺度不统一。另外,考试后托人打招呼要成绩,或者平时套近乎、考试受照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不能只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与熟练程度,还要考察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品质,审视学生质疑、批判与创新的能力。
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准入门槛,将学术水平与师德修养等量齐观,还要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将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控制在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应用型硕士的培养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细化实习实践环节,增强问题意识与专业应用能力。
社会要改变唯学校出身、唯学历崇拜的思维定式,用人单位重点考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把研究生教育质量关,进口关要守住,出口关更不能放松要求。目前,研究生培养整体呈现严进宽出的态势,诱发学生对于做学问缺乏敬畏之心,自律性不强,这是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的内在因素。研究生教育要有严格的过程评价,设置合理的淘汰率,通过他律倒逼自律,让学生重新审视读研的意义。
2023年08月23日 08 版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