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要小心啊,骗子还挺厉害的。”当我们向采访对象表明,想要深入调查暑期兼职陷阱时,她有些担心地提醒我们。
在调查开始前,我们做足了“准备工作”:搜索兼职被骗帖、解绑银行卡、清空朋友圈和QQ空间里的个人信息,并约定两人一起,避免真的“中招儿”。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这次调查非常“顺利”,寻找诈骗分子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但这份“顺利”却更令人心情沉重。我们随便打开一个社交软件,搜索“暑期兼职”,打开一篇热度较高的兼职分享帖,评论区下方就有许许多多的招聘图片。当我们通过图片上的联系方式,加入一个兼职群后,诈骗信息便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涌来。
代发图文、职业好评师、代拨电话、代发短信……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段让我们应接不暇。从兼职群中的“饥饿营销”,到内容完备的操作流程视频以及专业话术,再到手持身份证、工作证件的照片,诈骗手段精细周密。如果我们不是早有防备,也许真的会掉进对方的陷阱。
原本以为骗子遇到我们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但他们似乎并不介意有没有我们这一单,甚至放话“你不做有的是人做”。这也许不是假话,在我们进群短短一个小时里,又有31个人加入了该群。
在调查“手机口”兼职时,我们很小心地观察骗子每一次的行骗话术,并给通过话的机主再次致电表明身份、进行反诈宣传。在交流中,一名年轻人跟我们讲述了之前的经历,他在接到类似电话后,被所谓的客服要求下载某非法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就在骗子快要得手的时候,他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应信息及时刹住了车,保护了自身的财产安全。
在采访中律师刘纪伟谈到,近年来,诈骗分子借助大学生从事诈骗下游活动的情况越来越多,国家虽然加大打击力度,但因为这些诈骗集团大部分在境外,执法办案难度非常大。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能做的唯有提高反诈意识。他认为,许多大学生之所以会被骗,自身还是存在贪心以及盲目自信,在社会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想找一份事少钱多的兼职,可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付出与收获向来成正比。
在写稿的过程中,我们去看了近期热映的反诈电影《孤注一掷》,电影中赵东冉警官表示,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上当,是“因为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其实,杜绝电信网络诈骗,事后打击远不如事先防范,而首先要防范的就是自己的侥幸心理。正如采访对象被骗后所说,被骗与否从来与学历高低无关,而与人心有关。当我们正视自己的能力,在兼职中量力而行,那么被骗的概率将会大幅降低。
我们在寻找采访对象时,发现许多采访对象因为有过一次被骗经历提高了警惕,有了防备心理,但也有不少人因此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因此,在鼓励个人提高反诈意识、不心存侥幸的同时,也应多多关注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避免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