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学生在课前预习很重要,但在日常教学中,预习环节往往暴露出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学生不会预习,不知道预习要完成哪些任务,预习时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此一来,教师事先难以摸清学生预习的情况,课堂教学中不知道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用讲,只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而预习也就流于形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没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二是没有加强对预习的管理和监督,没有认真梳理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是提高预习效率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预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更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带着这些问题参与课堂学习。
一般来说,需要记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掌握;需要学生探究的内容,如抽象的概念、定理、规律等,可以在课堂上做重点讲解,因为通常情况下理解这些知识不仅需要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还要前后搭联,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思考,难度比较大。
有位政治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提出如下要求:通过对标题、框题、结论、“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的思考,提出问题,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初步得出结论,用简要的语言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然后思考对大多数课题都适用的一般性问题,如本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在本节教材中起什么作用,对于本段内容我能提出什么问题,等等,同时把自己整合、提炼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记录在“问题本”上。
教师在上课前收取部分同学的“问题本”,通过分析、归纳,确定自己授课的重点;学生则在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完善、充实、验证自己预习时的想法,并生成更富有价值的知识和结论。
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如上所言,让学生预习时在课本上圈点批注,疑难问题记录在案;二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开展问题竞赛,看谁提的问题更有价值、更有高度,教师则通过小组加分、阶段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长期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的思维习惯,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可谓善莫大焉。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