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一则网帖提到,清华大学应届硕士生拿到某互联网公司的offer,职务是北京“后端开发工程师-基础架构”。他吐槽:“给了月薪2万,甚至不如本科,恶意低薪很恶心,践踏学历制度。”
连日来,这则“吐槽帖”在网上引起热议,不少舆论嘲讽该硕士毕业生“严重高估自己”“自以为是”。
笔者认为,这一“吐槽”折射出名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受名校“学历光环”影响,名校毕业生尤其是清北毕业生及其家人,对就业都有更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期待,当用人单位无法满足这种期待时,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与失衡,要么怀疑自己,要么怀疑学历制度。
(资料图片)
走出这一就业困境,必须破除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引导学生及家长,正确对待学历、名校与就业的关系。国内高中和大学要重视给学生科学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
多年前,媒体就曾报道,清北毕业生就业受“名校”身份所困。比如毕业后到三四线城市就业不敢告诉家人,而是虚报自己在北京、上海就业。还有北大毕业生因只找到一份月薪8000元的工作,与家人发生冲突,家人认为他应该找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才对得起北大毕业生的身份。
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清华北大毕业生,年薪有百万吗?”只要稍微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行情者,就会知道刚进入职场的清北毕业生年薪,距离百万相继甚远。一家机构给出的2022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显示,清华大学毕业生平均薪资列全国高校第一,高达12225元;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列第二,平均薪资达12180元。
这或与其求学、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有关。为激励学生考清北、上名校,学校老师及家长都给学生描绘考上清北后的“人生美景”。加之有学校、商家对考上清北的学生给予数十万的奖励,这令学生认为,只要考上清北毕业后真可以拿到百万年薪。
教育部要求高中要开展生涯教育,高校要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然而,一些高中把生涯教育理解为励志教育。事实上,两者是不同的。励志教育、成功学通常以夸大成功实现目标后的名利双收来激励学生努力奋斗;而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则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外部环境,理性分析自我个性能力,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
也就是说,如果学校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就会告诉学生身处的就业环境,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用人单位对学历和能力的真实看法等,而不是编造虚假的成功故事。
有很多高中老师很清楚清北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但他们担心把真实情况告诉学生后,学生会认为清北也不过如此。换言之,除了用功利因素激励学生努力实现功利的升学目标外,学校并不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志向与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感兴趣的学校、专业。
因此,出现这样的“吐槽”毫不奇怪。这名毕业生根本不了解就业行情,同时,还存在极强的“学历情结”,认为进入“顶尖高校”就应该享有“顶尖薪酬”,这是极致的“唯学历论”,不但会影响对自我的认知,还会阻碍自己的职业与事业发展。
要引导名校毕业生摆脱就业困境,需要高中和大学重视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不能再给学生灌输“进清北发大财”的扭曲成才观,而要引导他们了解环境、认识自我、确定适合自己的成才目标,重视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