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就业率98.5%、2021年就业率95.6%、2020年就业率92.2%。”这组数据,来自“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及其背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活动”)组委会。即使不联系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的就业实际,连续三年高位攀升的数据本身也足见分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非常重视以‘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为代表的高博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平台,在落实新时代教育政策、贯彻新发展理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高度评价该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受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下行压力增大,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减弱,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受上述各种因素叠加影响,民航业发展同样受到了较大冲击。以此为背景,以“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如何做到逆势而上,实现高就业率?活动背后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又是如何提升民航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为高等学校的转型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供需对接为抓手 大平台促进高质量就业
7月31日晚,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张一鸣登上“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舞台,斩获“最佳安全技能奖”、“世界旅游小姐金通赛区15强”称号。
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还使她受到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比赛之余,她在同期举办的供需对接就业活动中,通过了中国南方航空、厦门航空等6家航空公司民航乘务员岗位的面试。
尚未毕业就有就业意向书在手,是高博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的特殊魅力之一。“高博会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服务人才强国战略,共建新时代人才博览会。近3年,高博会有效链接教育部门、行业用人部门和各类用人单位。为打造高等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高博会启动了就业育人‘共创行动’,20余家行业企业协会、100余所高校加入首批计划。”活动组委会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吴英策介绍,产教融合系列活动是高博会特色活动,该活动紧扣民航强国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就业育人导向,充分汇聚了教育、民航、协会、企业、高校等各方面的资源,架起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的立交桥,畅通了专业人才培养输送的高速路,构建了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生态。
据了解,今年7—8月在西安举行的为期9天的活动,有500余家航空公司、机场集团、高铁、邮轮等企事业单位参加,共带来约4万个就业岗位。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董事长焦殿成介绍,该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份、300余所高校的1.8万余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同台展示。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和精心打磨,该活动已发展成为集“技能大赛、高端论坛、就业招聘”三位一体的高博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成为多项主题活动相互支撑联动的产教融合品牌盛会,也是民航高等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赛事和就业品牌之一。
“大赛搭建的招聘就业平台,实现了用人单位与学生面对面线下直接对接,有效帮助广大学子精准高质量就业。”焦殿成介绍,作为民航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专业形象、专业技能展示的重要平台,大赛以“创新模式、搭建平台、推进就业”为根本,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就业”。
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副总经理兼就业管理部经理马强介绍,今年参与招聘环节的主力军是2023届毕业生。活动采取了人才预选模式,即先“预定”、再终审入职的招聘模式。
“今年是用人单位参与数量最多的一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创新高。”马强以张一鸣所在的大连民族大学举例,该校共有62名学生参加供需对接就业活动,最终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意向共213人次。其中,签约航空公司40人次,其他岗位173人次。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多年通过该活动招聘员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钊表示,参加活动的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到岗后能够很快胜任公司的岗位要求,公司很愿意通过这一途径长期招聘。
实际上,该活动只是民航服务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实现高就业的一个缩影。以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为例,该公司积极利用强劲的就业资源和行业优势,携手合作院校与航空公司、机场集团、高铁、邮轮海乘等60余家行业企业,建立了充足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构建了以航空公司和机场为主、以高铁邮轮为辅、以政府机关和高端企事业单位为补充的“海陆空”立体就业网络体系,为学生赴企业见习、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供给侧与需求侧充分对接,学生多元化的就业渠道自然得到畅通。”焦殿成说。早在2015年公司就联合中国东方航空、厦门航空、吉祥航空等国内外48家航空公司、20余家机场集团,与合作院校签订了《订单定向培养协议》,设立专业人才“定向培养班”,将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行业标准前置到校园课堂,使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与民航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帮助学生实现了“入学即就业”。
“岗、课、赛、证”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为有效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该公司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培训机会,通过定期开展托业英语、民航初级安检员、民航票务培训,开设就业指导等应用实战型课程,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岗位资质证书,提高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训期间,同步邀请航空公司、民航安检、民航票务等用人单位开展定向招聘,为学生提供了门对门的高效就业服务。
除了就业教育之外,公司还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产教供需对接。在专业学生培养中,注重将就业创业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开设职业规划、实习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导,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马强的工作和促进学生就业有着“强关联”,必须“硬碰硬”、看实效。他表示,首先必须强化校园招聘推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公司定期邀请航空公司、机场集团等单位到合作院校或地区,对学生开展校园招聘宣讲、现场意向签约等多种形式的专项招聘活动。其次,创建和利用好“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打造就业供需对接信息化平台,及时动态发布企业的招聘用人信息,畅通用人单位与民航学子的交流渠道,有效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和质量。最后,在做好对口就业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比如,公司积极为学生提供人民大会堂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提升了就业品质,促进了充分就业。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今年暑期,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大一学生李梦妍和师兄师姐们一起,来到第57届高博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现场参加面试。
刚读完大一就参加面试,会不会太着急了?“我已经考取了安检员证,想在这个暑假提前试水,争取实习机会。”在考场外等待佛山机场安检岗位面试通知的李梦妍说。
“深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势在必行。”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付晓军介绍,近年来,该公司立足企业传统的空中乘务等专业建设发展优势,深入研究民航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加强对民航服务、机场运行、货物运输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各高校联合开办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交通管理(机场运行管理)、物流管理(航空物流)等本科专业方向,开办了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机场运行服务管理、航空物流管理等高职专科专业方向,以及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交通运营管理等相关拓展专业方向,建设了涵盖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三位一体”的专业群。
2018年全国12所合作高校与北京广慧金通联合申报的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130208TK),于2019年3月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填补了我国民航服务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空白。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在与北京广慧金通开展合作办学的院校已经达到100余所,形成了普职融通、中高职衔接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其中包括56所本科院校、52所高职院校、30余所中职和高中,在校的各类专业学生近5万名。
据了解,早在10年前,北京广慧金通就开始探索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先后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13个“金通民航学院”,为校企合作的深化创新作出了有益探索。根据国家关于产业学院建设的有关要求,2021年12月,该公司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建的“金通民航学院”获批为教育部、工信部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也是首批50所现代产业学院中唯一的“新文科”类现代产业学院。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上,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海峰表示,“金通民航学院”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新文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发展理念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发展途径上,即通过组建校企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解决校企合作中专业建设规划、运行等具体问题,加强校企在人才培养上的二元融合主导,努力构建打造校企合作的命运共同体。
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副总经理兼教学管理部总经理李青谦表示,长期以来,在民航服务业人才培养实践中,由于缺少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培养目标规格定位不准、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教学实训标准要求不一、学生企业实习见习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充分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公司在与高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实现了精准对接,从共谋专业发展、共强师资队伍、共编专业教材、共建实训条件、共推专业招生、共同教学实施、共抓学生管理、共研教学改革、共管教学评价、共推实习就业等多维度入手,深度融入民航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专业人才从进口到出口的一体化设计培养,实现了从招生入校到实习就业的人才教育培养全过程覆盖,创新实践了具有特色的民航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发展共赢”的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金通教育”品牌。“‘多维度协同创新,一体化融合育人’——校企合作推进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产教融合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深度融合使得人才培养规划、运行、管理、保障、评价等各方面得到全程有效监管,畅通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渠道,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缩短了学生从校门到企业岗位的距离。”张海峰说。
当前,校企深度融合日渐结出硕果。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广慧金通联合创建的“金通航空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广慧金通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高校联合建设申报的多项教学成果,分别获省(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与多所合作院校共同创建申报的18个校企合作案例,获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申报的“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指南”经教育部审核,获批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从定向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人力资源提升等方面全面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
以行业标准为牵引 推进就业育人端口前移
“专业实操技能的学习无论是在平时,还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非常重要。小到客舱服务,大到紧急迫降,在关键时刻,实操技能的运用是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救命绳’。”在张一鸣看来,自己获得“最佳安全技能奖”进而被多家用人单位青睐,主要得益于所在专业的悉心培养。
李青谦介绍,根据民航服务等现代高端服务行业的职业特点,该公司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和岗位技术技能需求进行分析,与行业标准严格对标,在人才培养的六大方面下功夫:一是把好专业招生的源头关口,选拔可塑的合格专业人才;二是突出行业的需求和特色,强化民航服务职业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三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四是加强教学运行与监控体系建设,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五是根据专业教学应用需要,加大教学条件投入保障;六是提供专项基金支持,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为例,北京广慧金通采取“属地化师资+行业专家”的模式,选派了600余名具有中高级民航业资质和丰富飞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深入合作院校一线,全程参与院校的专业教学工作。公司注重校企师资队伍的融合,与合作院校充分开展教学师资共享,企业教师与院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研室,形成专业教学师资团队,共同探讨专业建设问题,共同担负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共同研究教学改革创新,有效促进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进了专业的建设发展。
马强表示,与北京广慧金通合作的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院校,通过就业育人端口前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不少学生在入学前认为,专科院校学生的求职方向仅局限于行业的地面岗位,比如安检、地勤等,但是入学后通过与行业标准紧密对接的培养,多数学生顺利入职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民航乘务员岗位。
为支持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改革发展,该公司专门设立了“金通民航教育发展基金”,支持民航专业的建设发展,积极为合作院校专业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服务支持。公司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民航类相关专业的特色制度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评价标准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现已支持各类课题和项目的研发80余项,有力地助推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公司于2020年通过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北京广慧金通与全国100余所高校共建民航实训中心,联合多所院校共同编制开发的“民航客舱设备实训教学规范”“民航客舱服务实训教学规范”两项标准,获批为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的团体标准,开创确立了民航客舱实训教学体系,填补了民航客舱实训教学标准的空白;编写出版的飞行技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空中乘务、航空物流、民航安检、空中保卫等专业六大系列教材42本,被全国高等院校普遍使用,列入“十三五”规划教材;研发的“客舱设备虚拟教学实训系统”等22项成果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专利,18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立项;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培育的“国际航空林”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公司研制申报的“新就业形势下,民航人员心理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等3项产业命题,成功入选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赛道命题。同时,通过专项经费的投入保障,每年支持校企教师和专业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获得奖项300余项。
据了解,经过20多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耕细作,北京广慧金通与合作院校累计为民航业培养了10万余名专业人才,占行业人才的33%,涌现出大批行业骨干。来自北京广慧金通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企合作专业的毕业生刘雪,现就职于厦门航空,通过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合作院校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升空率达74.7%。其中,来自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6000余名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我们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保证了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直通,实现了‘入学即就业、上岗即高薪、入职即高端’的就业目标,形成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发展共赢’的可复制可推广校企合作新模式。”焦殿成说。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