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成长中的人,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帮助这些“不乖”的“学困生”健康成长,班主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然而教育是一门艺术,不能硬来把他们逼到墙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把“学困生”逼到墙角,指的是对出现问题或者犯错的孩子不给机会,一次次撕破孩子的脸皮,不留一点尊严与自信。
“这些题目我都讲过多遍了,你才考这点分,真丢人!”“又迟到,天天迟到的都是你,我看你是好不了了!”
“学困生”,你好可怜!因为纪律涣散,你成了老师常批评的对象;因为经常不交作业,你成了组长记名的对象;因为惹是生非,你成了校领导“请”到的常客。
“你看人家隔壁的姗姗,学习好还听话,你给人家提鞋都提不上!”“下次再考这么点丢人现眼的分数,不要回这个家了!”
“学困生”,你好凄惨!因为成绩差,你成了家长抱怨的对象;因为被老师告状,你成了家长的“出气筒”,因为常被别人家孩子比下去,你让家长脸上无光。
然而,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且有潜能的人,只不过每个学生可爱的方面不同而已。“学困生”也是人,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关爱与包容、鼓励,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关注可以点亮孩子的整个世界!“学困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加倍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当我们欣喜于尖子生的优秀表现时,也别忘了接纳“学困生”暂时的“冥顽不化”。
请不要把“学困生”逼到墙角里,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变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成功转化一个“学困生”,胜过教好100个好学生;把好学生教好,不算真本事;把“学困生”教好,那才是真让人佩服。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总想毕其功于一役,这怎么可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从一时或短期看,我们付出的心血、做的工作,或许是徒劳的,但就算是徒劳,也请让这徒劳发生吧!因为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曾经的善良和付出就这样不经意地在孩子心中埋下了种子,在机缘巧合的某个瞬间,那些美好就会悄然发芽生长,开枝散叶,然后开花结果。因此,我们不妨耐心些,再耐心些。
请不要把“学困生”逼到墙角里,我们要更多的宽容和尊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从6岁到12岁,也就是小学这6年,孩子基本上是在学校这个群体当中生活的,他要通过个人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学习勤奋才能拿到好成绩,学习不勤奋就拿不到好成绩。如果孩子拿到好成绩,得到社会的认可,他就会很自信。但是如果他拿不到好成绩,自己又不够努力,可能就会陷入自卑中。孩子在成长阶段非常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如果能够被看见、能够被激励到,他就会更加勤奋。
在孩子6-12岁的阶段,我们最主要的目标是去培养孩子的那份自信心,这是非常关键的。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第一时间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循循善诱,扶持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我们不能急躁,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当“学困生”思想困惑时,我们心理疏导,思想引导,理顺心气,点石成金,拨云见日。
请不要把“学困生”逼到墙角里,我们需要拥有高超技巧和艺术。教育的事从来都不是简单化能够解决的,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育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开始,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学困生”,以宽容的胸怀尊重他们,以良好的氛围感染他们,以灵活的方法转化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教育他们,以坚韧的毅力研究他们——才能不断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助力成长。
首先爱心是基础。“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如同春风化雨,滋润“学困生”的心田。其次尊重是前提。“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换来“亲其师,信其道”。再者沟通是关键。沟通是心灵的桥梁,疏通障碍,清除误解;沟通是治愈的良药,化解冲突,抚平伤痕。沟通更是一杯醇香的热茶,一阵和风细雨,赶走人们心中的阴霾,温暖心灵。
孩子有无数值得欣赏的亮点,我们何必只盯着分数这一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教学、实施教学,不断地完善与修正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爱和保护,而是洒下一缕缕精神的光,照进“学困生”的心灵深处。宅心仁厚,宽心爱生。愿每个“学困生”都能被温柔以待!
(作者为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